欢迎访问《空军工程大学学报》官方网站!

咨询热线:029-84786242 RSS EMAIL-ALERT
  • 2010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航空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现状与发展

      2010(6):1-6.

      摘要 (3284) HTML (0) PDF 722.93 K (5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技术是比传统的故障诊断技术更高级的故障诊断、预测和健康管理技术,将PHM技术应用于电子系统已成为该技术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根据当前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子系统故障预测的4种实现方法:特征参数法、预警电路、累积损伤模型法和综合法,分析了电子系统PHM技术涉及的关键技术,探讨了电子系统PHM技术发展在特征参数获取、物理损伤模型和电子元器件质量方面将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可测性、PHM的标准化和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电子系统PHM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意见。

    • 飞机生存力评价指标之间相关性的解决策略

      2010(6):6-11.

      摘要 (809) HTML (0) PDF 669.06 K (1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以往构建的生存力评价指标体系中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缺乏考证的问题,提出了评价指标之间潜在相关性的处理方法。以文献中的生存力数据为例,首先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在不同置信水平下把原有的10个评价指标重新分类,依据定义的有效性指标选择出有效性最高的分类结果为4类;对新的4个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因子分析,验证了模糊聚类的结果,并得到了新指标与原指标的数值关系。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指标体系,新指标体系简单有效,聚类方法合理,聚类效果良好。该方法可以用于生存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基于等效应变的轮盘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

      2010(6):12-16.

      摘要 (859) HTML (0) PDF 751.51 K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轮盘低循环疲劳载荷非对称及其主要寿命区限,提出一种简化的等效应变寿命预测模型,对某型发动机高压压气机I级盘进行了低循环疲劳寿命预测。补充了1Cr11Ni2W2MoV材料轴向应变控制的低循环疲劳试样试验,设计了高压压气机I级盘低循环疲劳试验件,在旋转试验器上进行了轮盘的低循环疲劳试验,得到3个盘的平均低循环疲劳试验寿命为4 280个试验循环。通过与试验寿命的比较,等效应变寿命预测误差为41.8%,Manson-Coffin预测误差为99.2%。结果表明:简化的等效应变寿命预测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对试验盘的寿命预测精度比Manson-Coffin预测模型高。

    • PСБН/SINS组合导航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2010(6):17-21.

      摘要 (830) HTML (0) PDF 787.11 K (1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PСБН系统与捷联惯导系统的组合Kalman滤波器的设计方案。采用相关函数法对PСБН系统斜距和方位角数据进行分析,给出了PСБН系统误差模型,并建立了PСБН/SINS组合系统状态方程。应用球面三角关系原理,详细推导了斜距差ΔD,方位角差ΔB与惯导位置误差之间的关系,建立了PСБН/SINS组合滤波器量测方程。Kalman滤波器采用间接滤波输出校正法方案。采用文中设计模型及算法,设计典型飞行轨迹,对组合系统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滤波器能较好实现2个系统的组合,提高了系统导航精度。

    • 临近空间静止通信平台模型研究

      2010(6):22-26.

      摘要 (884) HTML (0) PDF 751.08 K (1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临近空间通信系统中,大气、降雨、闪烁会引起空地链路信道质量的恶化。以临近空间飞艇为通信平台,通过分析Ka频段临近空间通信信道的电波传播特性,重点分析了降雨对信号衰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Ka频段临近空间静止通信信道,以及Ka频段临近空间静止通信信道模型的仿真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对Ka频段临近空间静止信道模型的BER性能进行仿真,仿真结果为临近空间链路分析及抗雨衰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 基于超宽带阵列回波信息的引战配合方法

      2010(6):27-32.

      摘要 (750) HTML (0) PDF 831.17 K (1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保证较高的引战配合效率是超宽带引信系统研究的一个关键技术问题。为获得理想的引战配合效率,基于高斯脉冲的超宽带阵列引信,分析了弹目交汇过程中近程体目标的回波信号,指出不同方向上波形宽度与阵列方向图指向、目标方向角间存在的关系式,提出了利用回波信息估计目标中心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弹目相对速度,确定起爆点,实现最佳引战配合。仿真结果表明:利用一维均匀超宽带阵列天线的回波进行目标距离、角度位置估计是可行的,该方法是有效的。

    • 机会约束规划在地对空雷达干扰资源优化分配中的应用

      2010(6):33-37.

      摘要 (710) HTML (0) PDF 687.58 K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机会约束规划理论,研究了反空袭作战中地对空雷达干扰资源优化分配问题。首先,在给出雷达威胁等级判定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干扰压制区建立了地对空雷达干扰效果评定模型。其次,根据所建干扰效果评定模型,综合考虑干扰资源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建立了双层模糊机会约束混合整数规划模型。最后,利用可能性测度理论,将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清晰化为双层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求解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来获取优化分配模型的最优解。仿真算例表明:所建的干扰资源优化分配模型不仅能够有效处理分配过程中的不确定信息,而且能够在本级干扰效果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全局最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针对性更强,非常适合求解该问题。

    • 基于冗余备份的协作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研究

      2010(6):38-41.

      摘要 (835) HTML (0) PDF 700.56 K (1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增强协作频谱感知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是十分必要的。对协作频谱感知的关键技术中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加以改进,通过冗余数据多路径的方法增加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这样可将各感知节点的数据准确的,可靠的,实时的传输到中心节点,使中心节点做出精准快速的判决。文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且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干扰和噪声等因素对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影响,对协作频谱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 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性质的研究

      2010(6):42-46.

      摘要 (906) HTML (0) PDF 665.76 K (13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模糊随机环境下,针对于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性质,给出了一系列的重要结论。首先,基于模糊随机理论,提出了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问题的期望值模型,实现了对实际问题的不确定性到确定性的转化, 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理论模型。规划问题的凸性在优化理论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对于所提出模型的凸性,利用模糊随机变量的期望值的特殊性质,给出了严格的证明。 定义了模糊随机多目标规划的期望值绝对最优解、期望值有效解及期望值弱有效解的概念,并研究了它们的性质。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建立的模糊随机规划模型的求解,所得结果为其算法的研究及最优决策的执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基于粗糙集的装备故障诊断系统的算法研究

      2010(6):47-51.

      摘要 (807) HTML (0) PDF 772.89 K (1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设计基于粗糙集的装备故障诊断系统框架,以大屏幕投影系统的设备故障记录作为样本集,研究了粗糙集在装备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针对数据预处理中缺失数据的填补问题,采用粗糙集理论和统计学理论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信息、产生规则的数量和可靠性;针对知识约简中规则生成速度慢等问题,采用了基于粒计算的粗糙集知识发现算法,将决策表中的属性集转换为二进制的矩阵对象,把复杂的知识约简转化为矩阵运算,降低了知识约简的时间复杂度,提高了生成规则运算效率,实现了故障诊断知识的快速自动获取。

    • 一种新型分形印刷对称振子的设计

      2010(6):52-55.

      摘要 (789) HTML (0) PDF 740.26 K (1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一种新型分形曲线,并利用其设计了新型分形印刷对称振子,对它的谐振频率特性和辐射方向图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迭代函数系描述了一种新型分形曲线的生成,并给出了该分形曲线相似维数的表达式。将一阶新型分形曲线应用到印刷对称振子的小型化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影响对称振子辐射特性的基础上,新型分形印刷对称振子较同等条件下的半波印刷对称振子能够实现81.5%的尺寸缩减。因此,该新型分形曲线在印刷对称振子小型化领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

    • 一种改进的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

      2010(6):56-59.

      摘要 (798) HTML (0) PDF 798.18 K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普遍存在受噪声影响大和过分割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修正和相邻区域边缘强度合并的改进分水岭图像分割算法。首先对图像采用形态学开闭重建滤波,消除噪声对图像的干扰;其次,使用多尺度算子计算形态梯度,充分利用大结构元素和小结构元素的各自优点,获得更准确的形态学梯度;再用粘性形态学运算对梯度图像修正,有效去除产生过分割的局部极小梯度值;分水岭变换后,定义出相邻区域的边缘强度值,并基于相邻区域边缘强度合并过分割区域,进一步消除图像过分割,改进分割效果。实验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图像噪声干扰,而且能够消除过分割区域,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区域轮廓定位能力,有效提高了图像分割效果。

    • 二维异向介质的传输模式

      2010(6):60-64.

      摘要 (709) HTML (0) PDF 793.71 K (1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异向介质一般表现为各向异性的特点,分析了异向介质的传输模式及传输条件。通过将k矢量坐标轴与物理空间坐标轴相重合,并引入传输角度参量,建立了异向介质的色散方程。以传输角度为条件将异向介质分为4种类型:①kz-cutoff类型;②kx-cutoff类型;③Never-cutoff类型;④Always cutoff类型,这使得异向介质的电磁波传输模式更具直观效果。利用k曲线对各类型异向介质的折射与反射特性进行描述,并采用色散时域有限差分法进行仿真验证,数值结果与理论分析取得良好一致。

    • 一种基于视觉适应性的图像增强算法

      2010(6):65-69.

      摘要 (822) HTML (0) PDF 760.11 K (1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模拟真实场景反应在人眼中形成图像的过程,考虑到邻域间干扰、光照不均匀、媒介传递率下降引起的图像退化,提出了一种新的图像增强算法。依据对视觉现象中对比灵敏度、亮度适应能力和侧抑制现象的研究,建立了一种图像退化模型的视觉适应性模型,该模型求解方案包含3个过程:用于消除邻近像素相互影响,给人眼提供更多细节的去卷积过程;据锥细胞亮度适应能力提出的,为其工作提供最佳工作光照条件的亮度调整过程;模拟侧抑制机理提出的对比度拉伸过程。对比现有图像增强算法的增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视觉适应性解,在增强图像细节、提升对比度、增强结果的视觉愉悦性方面取得了较大进步。

    • 零折射率超材料对喇叭天线波前相位的改善

      2010(6):70-74.

      摘要 (888) HTML (0) PDF 843.45 K (15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善喇叭天线波前相位,获得更高的增益,提出一种3层金属网格零折射率超材料结构,将其加载到喇叭天线口径上。理论分析和提取的等效折射率表明,在7.1 GHz附近,该结构的电磁波的频率接近等离子体频率,从而使得其等效折射率接近于零,并通过劈尖仿真验证了这一零折射零的特性。当其作为喇叭天线的覆层时,喇叭天线的波前相位由球面波被调制为均匀平面波,方向图波束角变窄、旁瓣降低,并且增益提高2.6 dB。这种零折射率超材料结构调制喇叭天线波前相位的作用,为改善喇叭天线的波前相位从而实现更高增益提供一种思路,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一种改进不等间距灰色预测模型

      2010(6):75-79.

      摘要 (938) HTML (0) PDF 670.87 K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不等间距灰色模型UGM(1,1)及其改进型都是基于指数模型建立的,仅对指数变化规律序列有较好的预测精度,而对于常见的线性变化序列则预测误差较大。针对该问题,通过模型拓展,在现有文献模型的基础上增加线性因素,并采用新陈代谢的思想,提出一种改进不等间距灰色预测模型AUGM(1,1),并进行实例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在预测精度和实用性上均有较大改善,且克服了传统灰色预测模型不适用于线性变化序列预测的局限,拓宽了灰色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

    • 二维、三维模型碳纳米管场发射场强计算的比较研究

      2010(6):80-84.

      摘要 (947) HTML (0) PDF 771.25 K (1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计算碳纳米管场发射显示器中电场强度时,为了提高计算效率,许多资料将三维空间的场发射简化为二维模型进行计算,为了比较分析使用二维模型和三维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异,建立了二维模型单根碳纳米管、三维模型单根碳纳米管和单碳纳米墙3个模型,应用Ansoft Maxwell有限元数值仿真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二维碳纳米管场发射模型的仿真结果代表的三维空间实际情况为碳纳米墙场发射,而不是真正的三维空间碳纳米管场发射。对于单根碳纳米管,用二维模型计算的碳纳米管尖端电场强度仅为三维空间碳纳米管尖端电场强度的1/4。

本期文章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阅读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