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1-4.
摘要:发动机压缩系统的气动稳定性主要取决于飞行时发动机抗畸变的能力。畸变主要来自发动机进口的总压、总温及其组合畸变。它们在数量关系上不确定,在地面又很难模拟实现。采用数值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定量地研究组合畸变在压气机中的响应特性,通过建立某单级压气机三维模型,并采用无限叶片假设和用体积力模化叶栅特性的方法进行简化求解三维非定常欧拉方程,研究了总压与总温的组合畸变在某单级压气机中的传递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组合畸变经过转子时总压畸变强度和总温畸变强度明显大于单独作用时的畸变强度,分别增大了13%和13.5%,但畸变范围基本没有变化。
2009(2):5-9.
摘要:为解决某型涡扇发动机模拟式综合电子调节器普遍存在的使用寿命与发动机使用寿命不相匹配、监控水平不高、虚警不断等问题,以该型综合调节器为研究对象,完成了该型发动机数字式综合电子调节器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调节器内部设计了双余度硬件系统,并由系统的切换电路选择工作正常的硬件参与工作。工作过程中控制系统采用热备份的工作状态,并接收主控通道的工作信息,使备份通道始终跟随主控通道,从而保证控制系统平稳转换。最后对所设计的数字式综合电子调节器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字式综合电子调节器合理可靠并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
2009(2):10-13.
摘要:为解决航空发动机控制变量之间的强耦合性,构造了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整定的航空发动机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设计了基于模糊RBF神经网络的多变量解耦控制器,在线调整PID控制器的参数并根据Delta学习规则对网络权值进行修正以达到最佳控制;针对某型航空发动机含未建模动态和噪声等随机干扰的非线性模型进行了多变量解耦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满意的动态性能和解耦特性,该方法不需要知道发动机的精确数学模型,对航空发动机的非线性和不确定性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2009(2):14-18.
摘要:为深入了解带侧向出流通道内部换热特性,采用热色液晶瞬态测量技术对带侧向出流孔的梯形通道内表面换热进行了测量,重点分析侧流孔孔间距、通道进口雷诺数及侧流比对梯形通道内表面换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侧流孔孔间距的增大使努塞尔数沿整个面的分布趋于均匀;进口雷诺数的增加会明显加强通道内的换热;随着侧流比的增大,通道沿主流方向同一位置处的换热明显减弱,整个通道内表面的平均努塞尔数亦有所下降。
2009(2):19-23.
摘要:为实现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详细分析了由空域、航路、飞机、空管组成的具有连续时间和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组合的混合系统特性,将系统动态性能的分析综合转化为离散事件动态系统事件发生排序和随机动态系统分析综合。采用极大代数方法对进港航班进行排序,用最小方差控制方法使进港航班时间间隔趋于一致。仿真结果表明: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理论与传统控制理论的有机结合取得了空中交通管制自动控制好的效果,是解决该类系统分析设计的新思路,为进一步将控制理论用于空中交通管制的研究提出了新途径。
2009(2):24-27.
摘要:舰载飞机自动着舰系统建模是现代航空母舰舰载飞机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构建舰载飞机着舰仿真系统的核心内容。围绕舰载飞机自动着舰引导和控制结构,分别建立了海浪和航母甲板运动、舰尾流、甲板运动补偿模型和舰载飞机引导控制等关键数学模型;最后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按照舰载飞机着舰仿真系统各部分功能划分了软件模块,定义了各模块输入、输出关系;构建了仿真程序流程,完成了舰载飞机自动着舰仿真系统设计。
2009(2):28-32.
摘要:以无人攻击机(UCAV)编队协同火力打击为背景,探讨了无人攻击机编队配系优化问题。首先分析了连续马尔可夫链(CTMC)理论描述无人攻击机火力打击的适用性,并利用CTMC理论对无人攻击机的作战过程进行建模,根据无人攻击机的特点构建了多型无人机打击多种目标的作战模型;对无人攻击机协同作战效果进行了预测,给出了效能预测的MATLAB求解框架;采用基于理想点法的决策方法,根据编队协同作战的预测效果对无人攻击机编队配系进行优化。算例分析表明本文的模型能够反映不同类型无人攻击机的打击特性,有效预测编队打击效能并确定最优配系。此方法能够准确描述无人攻击机编队的作战特性,算法便于计算机实现,为无人攻击机编队作战提供决策支持。
2009(2):33-37.
摘要:对飞机在军用机场起飞滑跑过程中出现一发停车的中断起飞决断速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用迭代搜索算法计算中断起飞决断速度,编制了一发停车中断起飞决断速度计算程序。对某型军用飞机在2种不同条件下的中断起飞决断速度进行计算,并与试飞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的中断起飞决断速度分别为71.8 m/s、76.6 m/s,相应的试飞结果为73 m/s、78 m/s,计算值与试飞值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6%、1.8%。结果表明,迭代搜索法是计算中断起飞决断速度的准确有效算法。
2009(2):38-41.
摘要: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RRP)包含目标结构信息,是目标重要的分类特征。提出基于独立分量分析(ICA)的雷达目标特征提取方法,将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HRRP)在“基信号”域中分解,提取相应的基系数组成向量,作为目标特征向量。采用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作为识别系统的分类器,对神经网络的输出进行编码,为了克服分类器对非库属目标的误判问题,引入拒识门限设计一种新的分类器。采用电磁场时域有限差分(FDTD)算法仿真了飞机的宽带回波,并用所提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以上算法的雷达目标识别系统在最大拒识率前提下具有较高的正确识别概率。
2009(2):42-45.
摘要:基于共面波导传输结构的诸多优越特性,如低剖面、重量轻和低成本等,共面波导结构成为一个研究的重点。首先,给出一个共面波导馈电的双频天线结构,并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得出了工作频率与几何尺寸的定性关系;接着,介绍了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共面波导馈电双频天线进行仿真计算时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激励源的设置,完全匹配层的设置和近远场外推技术,特别是激励源的设置,引入了模式匹配的激励设置方法,与传统激励源的设置相比,减少了计算时间与内存的需要;最后,给出了天线特性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满足了双频天线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电场分布证明了双频工作的机理,对此种天线设计参数选取有一定指导意义。
2009(2):46-50.
摘要:解决由于高速旋转弹丸的旋转特性导致难以采用常规方案对其进行弹道修正的技术难点。提出基于压电陶瓷智能材料的弹道修正原理技术方案,依据弹头可能动作的思路,设计弹头修正机构,通过探知弹头旋转频率,以此调整压电陶瓷杆的加电模式,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从而调整相应陶瓷杆的伸缩动作,保证在旋转条件下弹头可以向固定方向偏转,解决了修正旋转弹丸的难题。详细阐述了修正弹丸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同时建立了修正弹丸理想条件下的外弹道数学模型,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一定条件下修正弹丸的弹道曲线和详细修正数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009(2):51-55.
摘要:研究导航装备维修用备件需求预测,以便制定保障计划的筹措、分配、储存、调拨、使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对季节指数法的详细研究,归纳出该方法的一般步骤,根据某导航装备维修备件的来源及历史消耗特点,在一定假设条件下,运用简单移动平均法修正历史数据,采用季节指数法预测维修备件消耗量,并利用GM(1,1)模型检验预测精度;两种方法计算得出导航装备某备件2008年消耗量分别为209个和214个,预测精度为一级,符合预测要求;通过对这两种预测方法的比较研究,归纳出不同的使用条件,进一步说明该方法在备件预测中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有利于备件预测的进一步研究。
2009(2):56-59.
摘要:针对目前指控系统自身特性或使命要求的不同导致系统评估有效性指标不稳定的实际,结合空基指控系统的功能、特点以及应用研究情况,以空基指控系统试飞效能数据为基础,借助兰彻斯特方程描述战争过程的广泛适用性和实时有效性,提出了一种以系统空间与使命的匹配程度为目标的动态评估模型,即把系统的运行与系统要完成的使命结合起来,根据系统在特定情况下本原的取值范围,计算系统属性空间的运行轨迹与使命所要求轨迹相符合的程度,得到对空基指控系统有效性评价总的度量。此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由于使命属性选择不够合理而导致的评估差异。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2009(2):60-65.
摘要:对隐身飞行器、坦克等武器系统,缝隙等不连续特征对RCS的减缩和控制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混合场积分方程,开发出了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程序,通过将金属球双站RCS级数解、三缝隙实测曲线分别与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MLFMA)计算曲线进行对比,验证了程序的正确性,说明其可用于飞行器表面不连续特征研究。采用数值方法详细研究了单缝隙、三缝隙电磁散射与入射电磁波频率的变化关系。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入射电磁波频率增加时,对单缝隙,电磁散射增强,雷达散射截面算术均值增加,其中掠入射角域内的均值增加最为明显;同时单缝隙的散射曲线相似、次波峰向外偏移;对三缝隙,除具有单缝隙的特性外,还表现为相互耦合性、曲线振荡增强,通过分析认为3个单缝隙散射不同相位的相互叠加导致了其散射的耦合性,入射频率增加时,散射叠加的峰值位置发生相应变化,表现为耦合作用和振荡作用更加明显。该结论可以用来进行飞行器表面的缝隙散射的减缩设计,从而有效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
2009(2):66-70.
摘要:提出了一种用于高功率微波武器系统的光致大气等离子体通道天线(PCA),并分析了PCA所传播一般模式的传播特性。建立了PCA的近似电磁模型,从广义柱坐标系下纵向分量所满足的波动方程出发,在广义柱坐标系中给出了纵向场与横向场的关系,利用边界条件导出了PCA严格的特征方程,并通过在极限条件下,将本文结果与文献已有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文中所导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最后,数值计算了该天线的色散曲线,重点讨论了传播常数随等离子体参数、通道尺寸和运动速度的变化,为该天线的研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9(2):71-75.
摘要:GSI授权机制过于简单,作为对GSI授权机制补充的社区授权服务(CAS)又过于中心化,不适应情报网格信息流授权机制的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的虚拟组织授权服务(VOAS)策略,允许给用户分配VO角色来支持角色分层和限制。通过将VO角色映射为本地数据库角色,以及对本地角色委派细粒度权限等工作,既实现VO间用户与访问权限的逻辑分离,又杜绝了角色联合权限的方式,使VO间的授权管理比较简单灵活。解决了现有信息栅格中CAS授权粒度不够细化、可扩展性差等问题。仿真实验表明,该授权策略在不影响系统运行效率的前提下,简化了系统授权和管理的复杂度。
2009(2):76-80.
摘要:针对人脸检测中单一分类器检测非常耗时,而且没有考虑到检测后提取标准人脸对后续工作(如识别)等问题,提出了运用Adaboost算法,采用正面人脸和人眼两个特征作为分类器,首先用Cascade算法筛选出输入图像中最有可能是人脸的区域,然后根据以正面人脸和人眼为特征的分类器检测人脸区域,并根据检测出来的人眼距离和角度对人脸进行精确的定位。同时针对实际的图像中人脸常常存在一定倾斜,从而影响后续的人脸的识别率这一问题,采取了根据人眼的位置对倾斜图像进行修正。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能够在保持一定运算速度的基础上取得准确的人脸,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2009(2):81-85.
摘要:针对自适应质心跟踪算法对扩展目标跟踪时,易出现目标丢失的问题,提出了在自适应质心跟踪算法中,加入3点线性预测器和5点平方预测器构成综合预测器,对所跟踪目标的位置参数进行预测。通过估计目标区内背景所占比例,解算出目标的直方图分布函数,利用Bayias决策找出目标和背景像素的分类,从背景图像中分离目标像素,获得目标的质心坐标。改进算法可以实现对小目标直至扩展目标的跟踪,且基本不受目标大小、旋转变化的影响,其稳定性、可靠性和精度都较高。实验结果也表明,改进算法较好地克服了原算法跟踪时易丢失扩展目标的问题,不但扩展了自适应质心跟踪算法的适应范围,而且提高了跟踪精度。为有效提高导弹图像末制导的攻击精度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2009(2):86-90.
摘要:基于变换域通信系统(TDCS)收发两端联合干扰感知、自主躲避干扰的基本思想,首先分析了TDCS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在给出了采用对称频谱的TDCS的发射和接收基函数模型之后,通过数学推导得到了TDCS采用MPSK调制时的系统抗干扰误比特率性能公式;其次分析了TDCS的抗干扰机理,发现收发基函数不一致时系统性能将遭受两个方面的损失:一是发射功率损失;二是接收了额外的白噪声和干扰功率;最后,基于MATLAB,仿真了基函数不一致及单音、多音、窄带干扰条件下TDCS的抗干扰性能,仿真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通过仿真比较发现:相同工作带宽下的TDCS抗单音、多音、窄带干扰的性能要好于直接序列扩频系统。
2009(2):91-94.
摘要:Pawlak 粗糙集模型认为一个元素要么属于一个集合,要么不属于该集合,要么可能属于该集合,把可能属于该集合的元素的全体称为边界。Pawlak 粗糙集模型对边界的研究较少。文章认为对边界的隶属度差别较小的元素以同一个量级属于边界,从而可按一个对象对边界的隶属量级对边界进行划分。基于这一思想提出了分级粗糙集模型和分级最大分布约简、分级分布约简的概念。给出了这两种约简的判定定理及辨识矩阵以及相应的核属性的等价条件。分级粗糙集模型推广了Pawlak粗糙集及变精度粗糙集模型。
版权所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