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5):1-4.
摘要:研究了一种基于CFD/CSD耦合计算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建模的一般方法。该方法将气动伺服弹性系统看作气动、结构、控制三个相互耦合的环节,分别建立各个环节状态方程再组装成完整的气动伺服弹性系统模型。着重讨论了非定常气动力状态空间模型建立的系统辨识方法,并对非定常气动力脉冲响应计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将CFD/CSD耦合直接计算与状态方程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模型精度好、效率高、易于使用、可扩展性好。
2004(5):5-8.
摘要:从弹道极限、剩余速度、剩余质量、未击穿及击穿条件下损伤尺寸预测等方面对飞机结构撞击损伤的预测进行了分析,并对损伤预测的发展趋势进行论述,提出今后损伤预测研究的主要方向和手段。
2004(5):9-11.
摘要:应用动量定理,分别建立机轮在水膜较薄和较厚两种情况下的动力滑水临界速度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在水膜较薄时充气压力决定滑水临界速度;当水膜较厚时充气压力对滑水临界速度已无意义,并讨论了水膜厚度对滑水临界速度的影响。
2004(5):12-14.
摘要:分析了新型封缝材料的应用现状,借鉴国内外有关标准,结合机场道面工程特点,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机场混凝土道面新型封缝材料技术要求。结果表明:流平性、弹性恢复率、拉伸模量、浸水后定伸粘结性、浸油后定伸粘结性、冷拉—热压后粘结性、质量损失、抗燃性8项指标能有效控制道面封缝材料质量与现场施工质量,保证道面的设计与使用要求,延长道面使用寿命。
2004(5):15-17.
摘要:对电磁炸弹的核心-磁通压缩发生器进行分析,建立了其等效电路模型,并着重对工作过程中等效定子线圈的匝数及电枢半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了明晰实用的动态电感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2004(5):18-20.
摘要:研究了直升机掠海飞行时海浪滤波器和高度组合系统设计问题,给出了运动坐标系下海浪谱,借鉴直升机海面悬停时精确高度的维纳滤波提取法,利用伯特-香农法设计了掠海飞行海浪滤波器,给出了高度组合系统,结合某型直升机做了仿真,验证了海浪滤波器和高度组合系统的有效性。
2004(5):21-23.
摘要:提出了采用软件编程的方法实现对脉冲测距系统中脉冲数目、脉冲宽度和脉冲间隔的编、译码的方案,以三脉冲的编、译码为例,阐述了具体的实现过程,对程序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对软件实现编、译码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2004(5):24-27.
摘要:针对目标属性的权重不完全确知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种先进行局部优化,再组合赋权并对方案进行排序的决策方法。此方法是从最小偏差的角度出发,构造了目标权重的统计量,它既利用了子样的信息,又利用了先验信息,评价结果客观可靠。另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权系数的信息熵,建立了优化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表明新方法的有效性。
2004(5):28-31.
摘要:提出了改进的武器系统效能模糊评估方法,避免了原有方法存在的问题。将武器系统效能评估视为模糊多准则决策问题,通过“目标—准则—系统”层次结构,利用5个模糊比率表示判断矩阵和准则权重向量,将问题转化为模糊数的排序问题,从而选出被评武器系统最优者。与其它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方法比较,显示新方法是可信有效的。
2004(5):32-35.
摘要:利用观测新息在目标机动时发生变化的信息,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通过对目标状态误差的估计,从而自适应的改变机动频率,使跟踪算法与目标的真实状态更接近,该算法具有运算量小、跟踪精度高、易于工程化实现的特点。
2004(5):36-39.
摘要:根据装备战场损伤评估与修复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要求,以预制破片式战斗部的反辐射导弹(ARM)为假想威胁,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近似计算ARM攻击条件下的制导站部件损伤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结果相当吻合。
2004(5):40-42.
摘要:现有远程故障诊断系统常集中于对系统诊断模式和方法研究。结合信息理论和系统理论的观点,以故障信息为研究的出发点,指出远程故障诊断系统是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过程,研究并分析了信息获取的几种常用方式,给出了信息获取的一般模型。指出在网络带宽有限、故障信息庞大的情况下需要合理优化信息、合理配置资源和传输任务。研究表明在远程故障诊断中对故障信息的研究是系统的根本,立足于信息处理的观点和方法来考虑问题将有益于系统高效合理的运行。
2004(5):43-46.
摘要:为DSP控制的功率因数校正(PFC)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采样算法,它能够很好地消除PFC电路中高频开关动作产生的振荡对数字采样的影响。尤其是当开关频率高于30 kHz时,所提出的采样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开关抗噪声性能。最后将此算法运用到一台2 kW的PFC变换器中,实验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对于分析、设计和调试所有含开关的数字采样电路均有实用参考价值。
2004(5):47-50.
摘要:详细讨论了具有延时鉴频器反馈网络的低相噪频率合成器的设计技术,对延时鉴频器的传递函数和环路相噪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延时鉴频技术运用于单环频率合成器实现了15 dB以上的相噪改善,并且没有太大地改变VCO调谐特性。
2004(5):51-54.
摘要:将小波变换、变换域自适应算法和变步长自适应算法相结合,得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自适应滤波新算法(NDWT-LMS),该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输入信号的自相关程度,克服固定步长因子所导致算法在快的收敛速度和较低的稳态误差之间存在的矛盾。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与LMS算法相比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小的失调噪声,可以很好地应用于自适应系统中。
2004(5):55-57.
摘要:主要讨论了OFDM系统中抑制其带外功率辐射的算法。OFDM技术在无线环境下具有很高的频谱利用率和很强的抗多径干扰能力,但其带外功率辐射也是很大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窗处理的算法,通过加入升余弦窗函数或者是Blackman窗函数,可以有效降低其带外功率辐射,且所带来的误比特率也没有较大的变化。
2004(5):58-61.
摘要:针对定点EVRC 声码器的DSP实现,在充分理解TMS320C64xx CPU 结构的基础上,对语音信号处理中大量出现的循环运算,进行软件深度优化,极大提高了CPU 的利用率和CPU 功能单元的并行处理程度,并在实际应用中得到满意的效果。
2004(5):62-64.
摘要:采用时间步进法对飞机的基本构成部件(球、圆柱、薄板)的超宽带电磁散射问题进行了研究。导出了磁场积分方程数值计算公式,所得时域散射远场与实测或其它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吻合较好。本方法与时域有限差分法 (FDTD)相比,无须设置吸收边界条件,适于成像数据的提取,运算简便。与频域方法相比,它可解决超宽带电磁散射预测问题。
2004(5):65-67.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帧同步及相偏估计方法,并给出了系统实现的方案。在保证信道利用率的前提下,利用在正交信道中传送小功率的确定帧同步信号作为辅助信息。该方法极大地简化了相偏的计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性能良好。
2004(5):68-72.
摘要:从码重分布的角度分析了影响Turbo码性能的原因,介绍了Turbo码最优周期交织器的概念,为Turbo码提供了一种新的交织器设计方法。经实验验证,用提出的方法所设计的交织器具有较好的性能,易于实现。
2004(5):73-76.
摘要:以易于工程实现的Log-MAP算法为基础,深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外信息使用方式:Berrou方案及Robertson方案,指出两种外信息使用方式具有统一性,不同的是迭代译码过程中对外信息使用权重的处理;在相同约束条件下对基于两种外信息使用方式的Turbo码性能进行蒙特卡罗仿真,结果表明Robertson方案从整体上要略优于Berrou方案。
2004(5):77-80.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多路信号数字化解调时将对大频差的直接估计转换成对一个已知序列的周期估计的算法,该算法可以将实际解调中存在的用现有算法较难解决的大频差问题用一个较为简单的算法估计出来并进行校正。其特点是算法简单,计算量较小,特别适用于多路QPSK信号的数字化解调;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可行的。
2004(5):81-85.
摘要:回溯机制是逻辑程序设计的重要设施。回溯本身是一种获得目标所有可能解的良好方法。在考察Visual Prolog回溯机制作用原理的基础上,通过若干实例,详细阐述了回溯机制所遵循的4个基本原则,即自顶向下逐层搜索原则、从左到右顺序扫描原则、规则匹配原则、事实匹配原则,给出了回溯机制的循环实现方法,深入分析了回溯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从而揭示出回溯机制的本质特性和应用机理。结论指出回溯机制具有副作用,需要利用截断机制、失败谓词等对搜索过程进行仔细控制。
2004(5):86-90.
摘要:由于TCP/IP协议是一个开放的协议,因此网络极易受到攻击。为了能够有效地检测到入侵行为,提出了一种基于部件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并结合网管软件系统的开发,在Linux环境下进行了实现。系统主要由控制台、分析系统、存储系统、响应系统、网络引擎和主机代理构成。通过协同工作并采用改进了的Boyer-Moore算法,检测网络入侵行为,有效地维护了信息网络的安全。
2004(5):91-93.
摘要:研究了一类由Fibonacci数组成的行列式Dn(m,k,l) 的计算问题,证明了当m≤n-2 时有恒等式Dn(m,k,l)=0 ,当 m=n-1时给出了一个计算其值的公式。
2004(5):94-96.
摘要:在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已有动力实验资料的基础上,以材料动力强度提高系数与应变速率的关系为主要依据,建立了材料的一维粘弹塑性动力本构模型并用chen-chen模型将其推广为二维动力本构模型。运用改进了的chen-chen模型对钢纤维混凝土简支梁进行了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所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版权所有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